专访《封神》视效总监丨我想用《封神》来培养人才

发布时间 :2023-10-13

​​要搭建起一个令人信服的神话世界观,视效可谓重中之重。然而,我们一面对“视效”知之甚少,一面又很容易凭借常识和本能对其下定义。

在采访《封神三部曲》视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视效是一个贯穿前期后期、涉及到各个部门的综合工种,仅仅是特效任务分发、特效制作的流程管理都有相当多的专业学问。

为了拍《封神三部曲》,乌尔善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魅思电影科技”的特效公司,并请来了曾参与过《星球大战》特效制作并凭借《独立日》获得奥斯卡奖的视效大师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在他的帮助下,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特效工作人员与中国剧组无缝对接,联手制作出东方神话里的仙境与神兽。

《环球银幕》专访

​《封神三部曲》视效总监

​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

(摘选自《环球银幕》2023年10月刊)

图片

 

​Q:你是如何被邀请参与《封神三部曲》的制作的?

A:我之前和乌尔善合作过电影《寻龙诀》。我的妻子和他的姐姐是朋友,由此我结识了乌尔善,后来他向我提出了《寻龙诀》的邀约。我读完剧本,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要参与一部中国电影,这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接下了《寻龙诀》,不过整个过程很辛苦,时间也比预期的要长得多,所以当时我不确定是否还要继续参与其他中国项目。后来,我回来参加《寻龙诀》的首映,与乌尔善共进晚餐——我们在拍《寻龙诀》时就探讨过成立视效公司的话题——在这次晚餐时,他再次提起这个想法,并介绍了接下来他要拍的《封神三部曲》。

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长篇神话故事,觉得很新奇。他描述得非常引人入胜,故事听起来很宏大,人类和神灵共存于世上但又是分隔开来的,其中还有善与恶的博弈,这些都非常像希腊神话,但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很有趣。

图片

 

​Q:又是什么让你决定参与这个项目?

A:我之前已经和乌尔善讨论过,如果要建立一家特效公司,必须有一个核心项目作为支撑,就像维塔工作室有《指环王》,工业光魔有《星球大战》一样,这些项目为公司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当他提到想要依托《封神三部曲》建立公司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机会。

我看到了其中的潜力,可以开创一种新颖且更高效的方法来制作电影,关键就是要做到数据共享,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全剧组感觉像一个整体,而不是简单区隔成摄影、机械、美术等许多部门。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组织这个流程,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尝试全新的制片方式,同时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吸引了我。

乌尔善说过,他想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传承给新一代观众,也很想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帮助它迈向下一个阶段。而我的目标是,将《封神三部曲》变成培养人才的过程。

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视效人才,拍这部电影的过程将帮助他们未来应对更大更复杂的项目。

图片

 

​Q:在早期的概念设计阶段,你参加了你称之为“礼物”的采风之旅,参观了中国古代寺庙中的雕塑和壁画。在这次采风中,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是否有助于你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想象?

A:在此之前,我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尤其是对神话传说的了解非常有限。就连读剧本时,我因为记不住人名,也很难看明白情节。我不得不写下人名,标出人物关系,以便弄清楚怎么回事,感觉困难极了。所以当我们开始那次旅行时,我本没有抱太大期待。

但当参观完一些古代皇宫和陵墓之后,我深受感染,觉得太有意思了。由于年代久远,几乎没有任何有机物能留存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所有文物都是珠宝、金属、石头。我还见到了写在龟壳上的古老文字,这也在电影中出现过。我开始逐渐理解了这一切。

图片

 

​此外,旅行中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我们参观了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非常漂亮。我是那个博物馆一年中唯一的外国游客,他们没有专门的翻译,只好从办公室找了一个懂英语的人帮我,这让我很感慨,中国某些地方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还是很有限,明明这里有一座知识的宝库,本可以有更简单的方式分享出去。

图片

 

​对我来说,这次旅行让我从零开始了解了电影中的那个时期,以及中国不同的朝代。

还有一点——我认为没有人真正意识到——《封神第一部》非常忠于历史,那个时期的马是没有马镫的,所以,所有的演员都不得不学会骑没有马镫的马,马术术语应该叫作“自由骑术”,演员们后来都变得相当娴熟。

姬发有一个镜头,当他射箭时,实际上是骑在一匹全速前进的马上,这训练成果相当惊人。

Q:是的,他亲自上阵实拍的骑射非常厉害,这段幕后故事在网上非常火。

A:哦,我都不知道!我对他们的训练成果实在印象深刻。我记得还有一次——也许这个故事还没传到网上——饰演姬发的演员曾在一场戏中骑马冲锋,结果马踩进了一个洞里,摔倒并翻滚到他身上。

我当时从监视器里看到这一幕,心想天呐,主演就这样被马轧过去了!万幸,他只是受了轻微的皮外伤,第二天就回来工作了。但你可以想象,这有多么危险。

图片

 

​Q:加入《封神三部曲》时,你认为在视效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会是什么?根据之前的经验,你是否向乌尔善导演提出了一些建议?

A:我当时认为最大的难题——我现在仍然这么认为——是三部电影连续拍摄。拍摄计划中需要有一些喘息的时间,让大家休息和恢复精力,但出于时间和资金方面的考量,他们最终决定每天拍摄。这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难!不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天拍摄”啦。

这不是视效方面的问题,但它确实影响了一切,所以我对此感到担忧,因为我也要每天参与工作。但我很幸运,因为我会在剧组待两三个月,然后回洛杉矶工作,而在洛杉矶,我会在周末给自己放假,但他们不得不一直工作,肯定因此恨死我啦!(笑)

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战是,面对一个时刻可能发生变化的拍摄进度表,如何才能在相距甚远的大型片场之间周转设备?我们该如何铺蓝幕呢?眼下这里需要蓝幕,可能过一会儿后,蓝幕又得出现在两公里外的另一个场地。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寻找一种能制作出足够大且可移动蓝幕的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是搭好一个集装箱墙,然后覆盖上蓝幕,这样可以防止风吹走蓝幕,但要想将集装箱墙运送到其他地方,就得先拆开,再运送、重组,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其他更便捷的选择。

机械组长提出了一个想法,他之前在《长城》片场见过类似做法。建造一些大框架,高和宽至少都有七到八米,每个框架都连接到挖掘机这样的建筑工地设备上,这样可以轻松地移动蓝幕。

他们做了大约30个这样的蓝幕车,这意味着30辆挖掘机、30名驾驶员,每天都必须协调配合。后来他们都变得非常娴熟,可以很快地建造起一面长达300米的蓝幕墙。

图片
图片

 

​Q:有不少观众和粉丝都在期待《封神》第二、三部,你认为后两部在特效方面有什么特点或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A:这个嘛,肯定会有更多的奇幻生物,我不太清楚可以透露什么,但从技术上来说肯定比第一部复杂多了,有一些涉及仙界的更大规模的战斗,特效工作任务更重了。故事方面我就不能透露更多了。

Q:这是你第二次与乌尔善导演合作,《封神三部曲》是否让你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A:我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动力何在了。我现在对《封神》的了解也更深,谢天谢地。我看好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是,导演的性格非常平和稳重。他回答问题都经过深思熟虑,在面临压力时很少表现出愤怒等负面情绪,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直都相处得很好,这让我很有安全感。

如果和一些情绪随时会爆炸的人一起工作,那会很让人抓狂的。但我无需担心这些,我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乌尔善愿意包容我并帮助我,我们的合作很顺利。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比如八卦,还有一些历史背景,这些都能引我进入神话世界,都非常有趣。

我知道很多特效供应商也很乐意参与《封神》的特效制作——比如负责饕餮特效的温哥华Scanline公司,他们做得很开心,因为这些工作内容非常新奇,与他们常接的好莱坞项目截然不同,非常有吸引力。

图片​​​​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