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人民日报、大河数字融媒体、河南日报客户端、大象新闻、《中国国家地理》、视觉中国
数千年沧桑锻筋骨
新时代精神铸精魂
这里,是河南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这里奔行一千四百里
伏牛、桐柏、大别、南太行
群山巍巍,在这里结成一个半环
拱卫九万平方公里盆地与平原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有炎黄子孙的故乡中国大地之“中”中华文明之“中”
这里有着奔涌不息的大河
小浪底水利枢纽 摄影/朱雨云
巍峨雄壮的群山
老君山 摄影/朱雨云
辽阔静谧的湿地
三门峡黄河湿地 摄影/刘清晖
广袤无垠的农田
“中原熟,天下足” 摄影/刘清晖
璀璨瑰丽的艺术
奉先寺造像 摄影/郑泰森
繁华发达的都会
郑东新区
这里是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以太行山称奇,以黄河水称绝
《中国国家地理》: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山脉连绵不绝一代代人去翻越 书写一个个故事
“愚公移山”移的那座山就是位于今河南济源市的王屋山继承愚公精神的新乡郭亮村人愣是用手和锤子费时5年在垂直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绝壁长廊”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人工天河”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
全长1500公里
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 耗时近10年
红旗渠也被誉为“新中国奇迹”
滔滔黄河
西起灵宝,东到台前
将中原大地揽入臂弯
黄河在这里温柔静谧三门峡黄河公园静水深流,夹岸碧草绿树
黄河在这里桀骜不驯
洛阳小浪底库区巨浪排空,声如惊雷滚滚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新时代黄河让中原大地更加丰饶河南的山河故事还在上演
名胜佳肴,韵味无穷
这里有“中岳”嵩山峻极、连天、观香、起云……七十二峰峰峰相连如巨龙横卧嵩山少林寺,汉传佛教禅宗祖庭“一苇渡江寻古刹十年面壁练禅宗”
这里有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营造达400年之久“金尊十万传禅韵题记三千留墨香”
这里有尧山“清凉世界”集奇峰、怪石、飞瀑、云海诸般胜景雄险奇秀,风致万千
这里有云台山林泉雅致引文人墨客钟情往返竹林七贤在此避世王维在此登临赋诗孙登长啸,刘伶醒酒这里的传奇故事怎么也说不完
在这里可以看陈氏太极刚柔并济观少林功夫禅武合一听豫剧铿锵大气,唱尽古今事
河南是农业大省这毋庸置疑据农业部门统计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粮食总产量都在1300亿以上解决了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顺带每年调出600亿斤粮食及制成品送到其他省……
河南承包了全国1/3的方便面1/2火腿肠 1/4的馒头70%的速冻水饺
休闲小零食——辣条龙头老大也在河南,一年卖出一百多亿包……有没有你的那一包?
炎黄子孙,老家河南
你知道吗?河南省是中国姓氏发源地最多的区域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1834个,占38%
3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171个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
汉族人口90.14%的前120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人口数量占汉族人口的80%以上
可以说不管是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还是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河南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从仰韶文化到二里头遗址再到中华文明达到历史巅峰的唐宋河南成为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物质和精神坐标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从夏朝算起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先后共有二十多个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来此以此为据开疆辟土,统摄华夏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便独占其四是嵩山时代河洛古国、夏朝遗址是太行山时代的安阳殷墟是大秦岭时代的洛阳是大平原时代的开封……
河南
还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祥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一之多
关于河南,有说不尽的诗篇而这只是岁月长河中的星星点点历史画卷中的一抹斑斓
这里是河南造山造水造中华文化根脉,华夏起源以古闻名,无愧千年传承
欢迎常来看看一起见证文化满屏、多姿多彩的
老家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