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一直在追看,对于《第五十五封信》也是期待已久,看过著名“十一书之无字书”的对这个故事一定不陌生,此片取名“第五十五封信”而非“五十五封信”,一个“第”字意义非凡,只因这最后一封为无字书,所对应的是:“如果我牺牲了,会托人给你带一封无字书信”的诺言!在剧作未播之前没少看路透图片及花絮片段,即便已经知晓大致结果,仍在想看却不敢看中纠结,播出时正直佛诞日,我也是在几天后才真真正正的细细观看,即便有心理准备仍旧被这段凄美浪漫的传奇爱情震撼!
故事由李建义老师所饰演的陈晃明去修复一张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开始,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倒叙方式,篇章很短这样容易让观众随其进故事中,特别是李建义老师那略显沧桑沙哑的声音叙述:“这是我父母拍的最后一张合照,也是我父亲临时生前最后一张照片,他是烈士”,当听到那句,“血,人血,他牺牲时流出来的血”,瞬间泪奔,递进三连看似平叙,却也无法掩饰内心澎湃之情,一句“我没见过我父亲,我就想看看他长什么样”,饱含多少期盼与心酸!
很喜欢剧中陈毅安夫妻重聚画面,情真景实,平华自然。静水溪边,驼铃响,归人现,仿若鹊桥会畔,盈盈一水别经年。终相见一展笑颜,相顾无语胜千言!
婚后相守的几个月,看似平淡如水,却格外彰显二人的浪漫,那时候的情感很纯,一生一世爱一人,不用过多言语道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尽显深情,你抱薪我煮饭,你取草我喂马,李志强在看见陈毅安拖着伤腿抱来草料时赶忙接过,而陈毅安俯身替妻子摘去身上草屑,动作极其自然却满含爱意。这段平静祥和的生活也切实反映出他们也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路,为信仰为国家,舍却妻儿老母,以身报国!
溪水畔相见、劝慰、离别,同样场景不一样心情,极大反差,告别时温情细语,柔情一片,含情脉脉两相望,万语心头泪两行,当陈毅安拨马转身一瞬间,谁能想那句“等我回来”已成留给妻子最后之言,此一别,再无相聚之年!
天涯苦远,相思情深,在李志强苦等丈夫那些年,岁月转情不变,当其终于盼来家书,满心欢喜得来的却是天人永隔的讯息,一时间难以接受极速翻看空白信纸,想找出哪怕是一点点痕迹,伴随着孩子的哭声,仿佛预示着这一悲怆事实,人世间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此,相思相爱却也再难相见!
陈毅安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这是正直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年纪,有人说25岁的我们正直年少无忧无虑,而先烈却在为天下计!却是如此,那个年纪的我们还在父母庇佑下生活,而革命先烈却为了后人幸福血染江山! 革命先烈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大家,才换来我们幸福的今天,我辈当珍惜!
所幸陈毅安将军的后人建国后受到国家的照顾,64年在陈毅安曾经的部下许广达大将、陈伯钧上将安排下,毛主席接见了李志强,告诉她:我们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早就在毅安那看过你的照片;并以亲身经历安慰烈士遗孀!
此片段中演员细节把握很好,尤其是秦俊杰先生将陈毅安在战场上的刚毅与对妻子的柔情刻画的很好,战场负伤后蹒跚的身躯、颤抖的手,看到小张拿走手榴弹时惊讶的表情,小张回眸一笑时,心痛的那一声小张!李志强帮丈夫缠绷带时疼惜的表情,陈毅安望着妻子饱含深情的微笑,当李志强得知丈夫要去战场时,不知所措强忍泪水快速洗衣的动作;在得知妻子有孕,陈毅安那一瞬间惊讶狂喜的表情变换,眼里含光难掩激动之情,快速上前蹲跪在妻子面前,无声默念孩子,贴耳听孩子动静时略显傻气却幸福的微笑;李志强守在门口听见铃声时含泪的微笑,陈晃明看到照片时欣慰的微笑;许多情景让你热泪盈眶,篇章仅30分钟掐头去尾,仅剩的一点时间还能如此吸引观众,足以证明都是好演员,好演技!
不过由于看过路透图片,对此片还是有几点遗憾的,一者,没有了陈毅安战壕书写家书的影像,二者,李志强夹菜到陈毅安碗里,其实他是想用嘴接的,三者,陈毅安走时的着装,在当时严峻形势下很难到达前线,要是书生打扮就好了。四者,最后李志强门边相望,已经听到铃响,就不能来个幻象图片呼应一下吗,不完满,估计那时出现陈毅安影像,估计观众更得泪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