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记#《无烟之火》——凝视深渊的背影

发布时间 :2021-06-27

​​不知不觉,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

 

过去两年听歌不多,下手更少,以为已经要失去热情了,结果新专一出,蠢蠢欲动的那个果然还是我。这首《无烟之火》应该算得上全专最颠覆、叛逆、反常的一首作品,也是目前本井觉得最惊艳的一个作品。作为开篇第一首,算是给漫长的六年等待消消火气。

 

从声乐部分来看,李健经过这几年无数次现场live演出的历练,声乐表达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熟悉的朋友们可能知道,从某个时间点开始,我对健哥的发声原理的描述越来越少。不是因为说的太多,而是因为他进步太快,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水平。至今为止,也没见过哪个同年资的歌手像他这样,短短两三年内飞速突破自己90%以上的已知短板,声带原地成精。这种非人类的进步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他的进步从路径上几乎无法模仿。发声方式上依旧是以混声为主要特征,但在充分锻炼咽壁力量后,健哥已经打破了混声中强与弱的界限,而且是从弱混入手反攻强混。

 

通常听众对于强混的理解与爆发力是直接挂钩的,在气息最充分的时候拉紧声带,追求的是音色的强烈对比。李健却反其道而行之,尤其喜欢从弱到强的渐进式掠夺,从轻机能过度到重机能的同时,始终保持气息与音色之间的完美平衡。声量和音色的亮度一直在变化,却始终有所保留,不断突破听众的预期。你永远预见不到他下一句会如何处理。这种强弱之间的交替变化,在这首歌的华彩部分表达的最为充分。

 

从音乐编配来看,《无烟之火》应该是李健公开发表的作品中,第一次尝试将具有个人特色的摇滚内核与富有摇滚特征的外在音乐表达形式合而为一的作品。说人话,就是内在立意很摇滚的同时,外在的旋律、配器、和弦进行和节奏也极大限度的符合了摇滚乐的特征:前奏部分是一小段电吉他引子,和弦进行中增三减四的出现,奠定了主歌的摇滚基调。第一段人声进入,主歌和弦并没有急于增加层次,而是先在节奏上做文章,通过分解和弦节奏的变化,强调了歌曲导入部分的紧迫感。而后副歌旋律第一次出现,又是李健式的日落小调转光伟正大调,句内再转调的典型神(sao)操作,把个人特色发挥到极致。

 

到了bridge段落,精于编曲又熟识李健的刘卓同志,他终于支棱起来了。

 

这段短小精悍的bridge先是在配器上增加了电声管风琴(它应该有一个更专业的称呼,但我不熟悉电声编制,暂且这样形容吧),又预告似地增加了电贝司的比重,进一步加深了主歌部分的诡谲气氛。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虽然用的是电声配置,但是听觉上更像是一种管弦乐的变体,听感上完全不会觉得狭窄。还没等听众反应过来,马上扔出一个王炸:第二段主歌与李健的主调声音同时出现了一个低八度和音,低沉中略有些嘶哑,声量不大,又百爪挠心。这个时候歌曲隐喻的一面出现了:明和暗,光和影,黑与白,正与邪。低音和声像影子一样徘徊在李健明亮温暖的声音下方,不戴耳机几乎听不到。但正是这种似有似无,为音乐乃至人性的两面性找到了十分贴切的表达。明媚与诡谲,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已经纠缠不清了。这种在鼻烟壶里玩儿九龙戏珠的编曲做法,在上一张专辑中几乎是看不到的,是非常典型的李健+刘卓式的编配特征。

 

之后的一段bridge像一头破门而出的猛兽,用完全电声的编配方式,把这首歌的气氛推向高潮。在华彩部分,健哥用近两年最具优势的高纯度强混音色,一举打破了过去对他声音力量不足的刻板印象。同时又保留了节制的一面,强弱明暗之间快速交替,声音的弹性却没有丝毫瑕疵。即便推到最强的位置也没有牺牲音色,完全做到了收放自如。“没有一个地方,叫做天堂”一句,更是充分表现了从亮到暗再到亮的自由转换,强大的气息支撑由此可见一斑。他的高音,难就难在做足了各种变化变化,却没有任何局促或紧迫感,永远是举重若轻的感觉,在极限处仍留三分余地,在狂妄时仍存独处的清醒。深厚的内功和强大的自信,这或许是李健与上一张专辑最不同的地方。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和世界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从外在走向内核,原本到这里是该稍微说一说歌曲立意的。但是我想大多数听众都认同李健在专辑小记里的表述,这首歌其实是不适合拿来谈立意的。因为它触及了“信仰”的两面性,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话题。李健在过往作品中不乏对一些复杂话题的探索,其中一些内容也时常引人深思。但如此态度鲜明地探讨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在他的作品中依然是不多见的。听众可能习惯了《水流众生》、《众妙之门》对信仰的那种温和探索,反而难以接受《无烟之火》这种陌生的表达方式。但这恰恰表明《无烟之火》是健哥音乐上的一次成功的叛逆,也是这首歌摇滚内核之所在。即便是信仰这样的主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比如,“地狱天堂,你都去过,你还问什么”一句,既可以理解为对“你”的提问,也可以理解为对“你”的质问。所谓明暗正邪,只在一念之间。这让我想到了电影《天使和魔鬼》结尾处的情节,反转后再反转,最终以为自己看到的又是什么?

 

近几年,健哥试图在不同语境下打破听众赋予他的经典形象——温文尔雅,节制有度的诗人李健。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也有另一面,他说他心里住着“东北虎”,作品其实也很摇滚。但那些表达终究因为他东北人的个性,而带了些玩笑的意味,并没有被认真对待。《无烟之火》出现在这张专辑里,就有了些宣告的意味,说明健哥对待摇滚的态度是严肃的。他在音乐上的叛逆,可以突破固有形象,突破音色的限制,突破风格的差异,从立意到音乐载体都做足摇滚。但与此同时,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演唱风格,保留自己对音乐复杂性的探索,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音乐尝试。这像是一次对深渊的凝视,弱者恐于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惶惶不可终日;强者急于证明自我奋力抵抗,却最终为深渊所困;而健哥更像是一个勇者,敢于与深渊对视却能平静处之,无所谓胜负,或许最终能与深渊和解,也未可知。

 

这里要说一句,《无烟之火》的表达方式确实很不常规。可能会让听众觉得不理解,甚至有些排斥。即便是对李健这种创作型歌手来说,完全放下自己的常规表达,选择从另一个维度诠释音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自我掌控能力,同时也代表他的音乐生命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从追求特异性自述逐渐走向包容性表达。有人说李健的表达应该是诗性的,是淡薄的,浓郁的摇滚色彩对他而言是一种偏执的负担。但从广义上来说,诗词歌赋也有风格上的差异,有婉转动人的情诗,也有淡泊的田园诗,更有豪放的边塞诗,甚至有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史诗。诗歌之美,节奏与格律只是其中表象的一面,自由和包容更是十分珍贵的内核。一个诗人低头自述时,他的世界或许只有眼前山川;但当他抬头面向天地时,也应该容得下万物生灵的不同色彩。所谓不同的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说,或许只是性格各异的灵魂采用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这样,世界才有了多样的视野和缤纷的颜色。

 

芬兰有一个知名合唱组合Rajaton,英文译作Boundless。无界无限是北欧人对理想音乐的一种追求。素来与众不同的健哥,或许还未对自己理想中的音乐设下目标,但他一定会在不断尝试和坚持中,为听者展示出更加多元的音乐和日臻完美的自己。​​​​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