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当燃——写在《天河》之后

发布时间 :2021-07-08

​​《天河》是一个诚实、悲壮的故事,电视剧表达得朴实而节制,其实很考验主创的胆色。特别是这种人物传记片,没有陡折的人物命运起落情节,更没有放飞想象的空间依托,还必须与当下时代的人产生共情,对演员尤其是考验。因为人物已经有了底色,大的骨架已靠史料铺陈完毕,只有血肉情感,需要演员一一去饱满丰富,还不能造作、虚假。吴祖太从凡人到英雄的起飞和落幕,虽说只有短短25分钟,却是一次业务能力的大考。

 


其实,《天河》刚播的时候,很动容,却总不知从何处下笔,只欣慰演员邓伦的稳定输出,他依然天赋夺目,是形声意魂都能给到的优秀演员。追剧时的一些随感发在微博上,不准备长篇大论了。但昨天突然看到一张片场花絮照,吴祖太在大山的晖照下,一张赤热的脸膛,只是憨憨地笑着,心中仿佛不萦万物,格外高洁,就那一下子被戳到,觉得有什么东西复活了,是吴祖太的生命,也是我的感动。胡乱几句,留作念想。



 《天河》用25分钟,速写了吴祖太的一生,故事也很简单,基本交待了三件事:

 

第一是背景,讲天地不仁,万物刍狗,莽莽太行山,陡折山道盘旋而上,就像那道亘古未解的艰难命题:林县缺水。这里有10万在土地里刨食的平凡而勤劳的农民,他们渴了几百年,只有在出生、结婚、去世时才能洗上一次澡。这里水比命贵,年轻媳妇会为了打翻两桶水而挽绳子上吊。当他们下了决心,展开这场与天地谋幸福的壮举时,整个林县的水利工程技术员只有27人,吴祖太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是人物,吴祖太所代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太行山,他们带着测绘工具,挂在悬崖峭壁上,如沙尘一般渺小,莽莽大山却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吴祖太的生命图卷将从这里展开,他要在怪兽身上撕开一个口子,引来汨汨甘泉。他吊着绳子悬在高崖之上,身体每移动一寸,都是对体力所能承受极限的考验。他满面沙尘,口唇干裂,却有一双清泉一样的眸子。在我们这个盛产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神话的国度,这双眼睛是多么的干净浪漫,仿佛倒映着无数抗争和牺牲的故事。那么在这场与天地抗争的伟业面前,他会献祭吗?

 

第三是情节,寥寥数笔,都是灵魂笔墨,少而精炼,甚至台词都没有几句。

 

大多时候,吴祖太沉默的像山,挖渠出了错,他圪蹴在那儿不言语,手抓着头发苦苦思索;夜里他拿笔在地图上勾画计算着,突然想到办法,欣喜地对同伴说:我们不修渠了,挖隧洞!眼神熠熠,耀目生华,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神;隧洞施工现场,众皆口渴,乡亲端来一碗清水,他轻抿一口,润润喉咙,说,够了。千言万语,只这一句,圣人成于自觉;妻亡,他无声而恸,只静静抚摸那些爱的信物……

 


第二天破晓,听说有险情,他什么都不说,却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深暗的隧洞,人们只看到洞口隐约的暗光里,一道孤绝勇毅的背影,像一把永远燃烧的炬火,照亮红旗渠的长空。

 


《天河》纪录片中,导演说,看到邓伦的背影,我很感动。彼时,他已化身吴祖太,背影沉默如山,走在荒草蔓径的山间小道上。也许就是下一刻,他将以身犯险,像吴祖太那样,把自己悬挂在山崖上,完成一次惊心动魄的拍摄任务。

 


邓伦塑造吴祖太的具体感受,他在多个媒体采访中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我也不想在一个年轻演员身上加以太过隆重的赞誉。只想说,他身体力行,勇敢实践,完成了一次令人赞叹的角色塑造。

 

而英雄吴祖太,江河碧血,青山忠骨,他的血脉早已化中甘泉亘古流淌。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