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怒火重案》之邱刚敖

发布时间 :2021-08-13

​​*
“比如我们现在能抓到10个贼,但要是让我升上去了,我就能抓到100个、1000个……那就天下太平了。”

尤记得将要升职的他,与同僚谈笑说出这句话时,是那么的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与其说 这句对白要表达的是邱刚敖当年的有志有为,倒不如说 他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
想要这个世界成为自己的理想的样子,就必须自己站得高一点、权力大一点;而不是如张崇邦后来给高层们灌鸡汤时所说的,每个人“做多一点、做好一点”。

张崇邦说,自己十几岁就进入体制,这个游戏怎样玩,他很清楚,但是他不愿意随波逐流。
其实这个游戏怎样玩,当年的邱刚敖也很清楚,所以他选择了与张崇邦不同的道路。


从富豪绑架案的两者处理手法就能看出,为何邱刚敖作为被张崇邦带入行的晚辈,居然晋升得比张崇邦还要快。

明明副处长交代的是:绑匪要求不能报警,而且富商是在鬼混时被绑走的、不能见光,所以想法设法 营救富商要“秘密进行”。但是张崇邦这个憨憨,居然抓到嫌犯后让嫌犯把大律师都折腾来了(十有八九是直接把人抓回警局了,而且还依足规矩让他叫来了律师),这叫“秘密行动”?确定不是打草惊蛇?

而邱刚敖的做法是,趁嫌犯单独一人时把他挟走,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籍着大雨冲刷,一行人对嫌犯暴力拷问。大雨可以刷走所有拷打工具的指纹和痕迹,只要没把***,只要能问出结果、救出人质,日后方方面面都会帮忙圆过去。


他们两个的做法,谁更好、谁更对,见仁见智—— 一个是程序正义,一个是结果正义。但是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人的升迁速度如此差异:一个是不懂变通、经常越界抓人惹得投诉连连、但是别人需要他通融时却又坚守底线的茅坑石头;一个是脑子活泛、办案得力、而且“善解人意”会为上司排忧解难的可造之材——你是领导,你升哪个?



*
然而,曾经以为,不论是邦主的程序正义还是阿敖的结果正义、不论是谁升迁快慢,这都不过是殊途同归,为的都是他们两个经常念叨的口头禅——“天下太平”;却不料就在说出这句话的滂沱雨夜,命运把他们推向了南辕北辙的两个深渊。

*


***************************************************************

*

1、 对错都有共生的心魔,谁能一生当中只对不出错



我总是反复回想这张图片里,邱刚敖接到上司电话、示意手下动私刑后,独自坐在雨中的这一幕。

没有一句对白,灯影下看不出他的眼神,甚至看不清他的五官,只看到侧影。


谢霆锋鲜明的轮廓和修长的身影投在偌大的银幕上:只见他低头敛首,仿佛心绪沉重;单手握拳片刻后松开,修长的五指交迭翻飞活动,好似映照着他此刻内心的挣扎和忧虑;然后抬头,大概是望了一眼眼前正在私刑拷问的队友和嫌犯,深呼吸了一下,最后握拳站起,走向众人。


这一幕,观众仿佛感觉他已经挣扎了很久,因为他的踌躇和凝重完全展露无遗。但后来发觉,好像才过了几秒。

 

*

原来有人可以光用侧影就能演一场戏。没有对白、没有眼神和样貌表情,仅仅用肢体语言也能让人感到时间的放慢和延迟;一举一动皆是朴实无华,却又富有故事和张力,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这或长或短的几秒,让观众的心神,随着他的举手投足紧紧地锁在他的身上——当最终他提身站起、走向众人的时候,所有观众都知道,这个男人即将走向自己命运的分岔。

 


****************************************************

说来,其实那晚本来一切都很顺利。


上司逼迫一定要在翌日股票开市前救出富豪,暗中授意可以动私刑,并承诺会兜底;反之,若救不出富豪,全队都要背锅。


他们在私刑下也确实问出了人质的下落,通报总部 成功救出了富豪。


本来若到此圆满结束,他们全队即使手法越界了,回去仍然有功无过。


但是偏偏手下之一的公子 无事生非,挑衅已经招供的嫌犯,以致被反咬攻击。一时间即使众人对着嫌犯拳打脚踢,仍然难分难解,嫌犯依旧死死地深咬着公子的腰部不放。


于是,邱刚敖随手抡起木棍,朝着嫌犯的腰重重地一击。谁料,那个人在混乱中把身子一转,把头伸了过来。手臂粗的木棍击在他的头上,应声而断。

 


 *

直到四年之后,张崇邦还会不断梦魇回忆起那个雨夜。我们看到他在梦中希望时间能倒退,一切可以重来;但我们不知道,究竟他是希望自己当时能跑快一点、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还是希望自己当时可以跑慢一点、干脆看不到这一切的发生。如果真的如邱刚敖所说的 打死嫌犯是意外、是别无选择,那他没有看见,就不用上庭作供,也就不用左右为难,更不用“大义灭亲”。

 

邱刚敖更是经常会想起那个改变他一生的雨夜。但是在戏中,他的回忆,在他错手把木棍敲断在嫌犯的头上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


怎能不反复回想那一刻?本来他木棍对准的,是那个人的腰啊。


*****************************************************************************************

邱刚敖经常回想那一刻,或许他希望自己没有敲那一棍;

张崇邦经常梦见那一刻,或许他希望自己能阻止阿敖敲那一棍,又或许,没看到阿敖敲那一棍。


做错事的人,坠入地狱,饱受折磨;自认为做对的人,也背负沉重,夜夜难安。

 

但是邱刚敖真的只是错在敲了那一棍吗?还是从他听从上司、违反规章、私自审问、动用私刑的那一刻就是错的?

 

戏里的情节,没有表明阿敖动用私刑是真的只是慑于上司的逼迫、担忧人质的安危,还是另外也存在贪功冒进的心思,所以我们难以判定。


我们只知道:

从抓捕程序来看,邦主是对的,阿敖是错的;

从营救结果来看,阿敖是对的,邦主是错的;

对于上司和富豪的安全来说,阿敖是对的,邦主是错的;

从两人命运的结局 反推来看,邦主是对的,阿敖是错的。

 


对错都有共生的心魔,谁能一生当中只对不出错。

 

*

***********************************************************

*

2、 到了批判善恶的一刻,如何辨别是敌是友,是罪孽、还是因果

 

*

本来,只要没把嫌犯打死,怎么都好办。

可如今,人死了,就变成“怎么都不好办”。

 

说他袭警又有何用?自己一行六人,只有公子身上有咬伤;而对方的身上,前后的拳脚棍棒,满目苍夷。伤势如此悬殊,何谈自卫。

面对伤痕累累的尸体,谁会相信最后迎头一棒的致命一击只是“无心之失”?

莫说法官和公众不会信,就连戏外目睹这一切的观众,绝大部分人第一次观看时,都未必能看清其实阿敖本来要打的,并不是可乐的头。


偏偏真相,就是如此苍白无力。

 


也不知道是他们6人自己斟酌出来、还是经过律师指导,最终的供词是:收到上司指示动用私刑以求破案,嫌犯(招供后)拒捕,最后失足堕地致死。


这大概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最完美的说辞——不供出是上司指示私刑,不足以解释嫌犯身上的伤痕累累;不编造是嫌犯自己失足堕地,不能掩饰他头上的致命一击。


然而,“受指使胁迫”是真,“失足堕地”却是假的。


人嘛,平时吵架互扯时尚且避重就轻,只捡对自己有利的来说、对自己不利的通通不认;更何况是生死存亡的时候。


如果说,后来庭审时上司是用“谎言”卖了他们,那早在落口供的时候,其实他们就已经用“真话”卖了上司。


无他,都是为了自保。

 

*

从庭审时谢霆锋的演绎里不难看出,其实接下来的局面,邱刚敖早已猜到。


因此,与同坐在被告席其他队友们的难以置信、高声抗议斥辩 截然不同,


面对富豪的忘恩负义、撇清奚落,他始终冷眼以看,波澜不惊;

听着上司的推卸否认,他嘴角含着半分嘲弄、半分冷笑,甚至还强压悲愤、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曾经对自己赞赏有加、为了巴结富豪逼迫他们当晚破案的罪魁祸首,现在为了狡辩推脱是如何地费劲脑筋、巧舌如簧。


这个游戏怎样玩,邱刚敖很清楚;他们在这游戏里处在什么位置,他更清楚。


当富豪的性命毫发无损,当上司的巴结之路已经打通,他们这群出生入死马前卒,一旦局势有变,不过是弃卒。


正是因为清楚,所以才更恨。


全案从“富豪的鬼混、被绑架”而起,到“上司为了巴结贪功而逼他们动用私刑”,最后以他们的“无心之失打死嫌犯”为终。


然而,富豪那见不得人的好色龌龊,有妻子愿意包容掩护,坠入困境有当权者替他掩饰张罗;

上司那见不得人的巴结私心,有自己这群下属替他冲锋陷阵,曝光后还为他挡箭背锅;

唯独是他们那同样见不得人的无心之失,没有人愿意谅解,没有人搭救,也没有人愿意替他们掩盖。


他们被压在这座金字塔的底下,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

此刻的法庭犹如一个修罗场,富豪、上司、邱刚敖一方,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立场和利益,都用着半真半假的话刺向对方,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或许邱刚敖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救命稻草,只有张崇邦这个局外人。


邦主毫无利益牵扯其中,又与自己一伙情谊深厚,不过是说两句话的功夫,他总不至于见死不救?

 

*

然而邱刚敖错了。


当庭上的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执着于“利弊”的时候,张崇邦这个憨憨,却只执着于“真假”。


万万想不到这个结局——

张崇邦说了真话。

在过桥抽板的上司说了假话之后,张崇邦要命地说了真话。


唯一的救命稻草,瞬间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

随着邦主那句掷地有声的“有”,曾经的踌躇满志 好似黄粱一梦,十载光阴的尽职拼搏 仿佛在无言耻笑,十几年的称兄道弟 更像是一个笑话。


没有任何的言语可以表达邱刚敖此刻的心情。

 

*

但谢霆锋,没有用任何的言语,却做到了。

 

不少观众赞叹谢霆锋在庭审情节中无声的表演堪称一绝:


他从一开始与邦主对视时的笃信镇定;

到看见邦主吞吞吐吐时,表情变得疑惑中稍带紧张;

至邦主作最后回答之前,他已经身体挺直、凝神注视,眼中焦灼而期盼;

看到邦主最后回答“有”,他神色骤变,先是难以置信;然后别过头、轻轻吸气张口,像是要强压下心中的波涛汹涌;接着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惊怒不定的眼神逐渐平静,仿佛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最后,恨意瞬间漫上眼眸、越来越浓,胸中起伏不定,默默切齿。


此刻,他的眼神中,恨似冰,怒似火。

 

 

*

他恨富豪的风凉话,恨上司的假话,更恨张崇邦说了真话。


他恨张崇邦的刚直无情、恨他的见死不救,更恨他招供后看向自己时,眼神愧疚中带着的那份坦荡。


在场的每个人,都营营役役,有自己的阴暗扭曲。

只有张崇邦,事不关己,坦坦荡荡。


仿佛熠熠生光。

 

*

或许是邦主那边的光 亮得晃眼,以至于拍摄时在导演喊cut之后,尚未出戏的谢霆锋摘下了眼镜,然后深深地看了那边一眼。

 

“张崇邦,你舍命救过那么多人,偏偏吝啬说一句话来救我。”

 

 

***********************************************************************************************

(未完待续)​​​​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