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亚尔斯”洲际导弹
不久前,美国拜登政府公开威胁要令俄罗斯为所谓的“入侵乌克兰”付出惨重代价,而紧接着,俄军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就回话了,他公开证实,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麾下的大批导弹已进入并保持战斗值班状态,借此警告对手不要过分嚣张。近日,普京又亲口说出了心里话,指出俄罗斯在与美国保持战略武器均势的同时,还在高超音速武器等高新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为此,五角大楼方面被震动了,参联会的将军们更是心知肚明:眼下,谁都不敢轻易对俄开战,毕竟,什么样的傻子,才会怀疑俄罗斯导弹领先全球的说法呢?
图为格拉西莫夫
回顾过去20年来的俄罗斯军工发展,很容易总结出“重战略、轻战术”这一整体特点。作为其中后者的典型代表,在航空工业基础与美国大致相近的前提下,俄罗斯的唯一一款现役五代机苏-57,才刚刚投入量产阶段,总数不过10架上下。而美军手里,已经有180多架F-22,和更多的F-35。这意味着,在各种需要和美国同行争夺制空权的场合下,俄空天军都很可能处于劣势。另外,俄罗斯海军编制内,至今唯有几艘22350型护卫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论技战术指标,也和美海军总数破百在即的“宙斯盾”战舰没法比。
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没有在军事上跟俄罗斯撕破脸的胆子。原因就在于后者强大的核威慑体系。光是在陆地上的一处处洞库隧道和发射井当中,就有多达300枚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处于战备状态,其中还有半数以上是“亚尔斯”“白杨M”等车载机动发射,部署灵活、接令即打,相比之下,美国的“民兵3”在投送能力和生存性方面,都显得相形见绌。更不用说在大洋深处,还有数十枚“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在“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钢铁身躯当中待命,时刻对北美大陆虎视眈眈了。
图为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
与此同时,为了抵消美军在海上和空中的常规力量优势,俄罗斯还另辟蹊径地发展了多款战术级高超音速导弹。比如说,由护卫舰和潜艇搭载的“锆石”,能够以9倍音速飞行1000公里,并准确打击各种舰船目标,简直是专为美军航母而生的“无情杀手”。又比如,挂在米格-31机腹底下的“匕首”,由陆基型“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衍生而来,在高空高速发射带来的初始能量加成下,射程也达到了上千公里,可选装近半吨重的常规高爆战斗部或核弹头,不管是远程反舰,还是对机场等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都完全能够胜任。
相比之下,美军引以为傲的战区反导体系,以及舰队防空架构,都是基于冷战时期军事发展思维来建设的。在其背景想定中,只需要应对各种高空来袭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及少量从大气层外再入的战术弹道导弹,所以无论是拦截弹的性能,还是整套系统的基础火力通道,在面对高超音速武器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整体看来,多数装备水平不如美军的俄罗斯军队,只要在大规模冲突前提前做好准备,不见得会处于劣势。
图为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
所以,拜登政府最好管住嘴,少对俄罗斯大放厥词,例如是不久前,某位美国参议员还叫嚣要考虑使用核武器,对俄罗斯先发制人,实现“核制胜”。像这样狂妄的言论,只会进一步激化已经处在摩擦边缘的美俄矛盾外,对于维护和平稳定现状、改善关系谋求合作,可谓百害而无一利。当确信对方打不赢、打不疼自己时,轻言战争是以大欺小的霸凌,但明知道斗则两伤、胜负难分,却还要一再上前挑逗讨打,那就是纯粹的犯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