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壁画中的天神头上没有佛门、婆罗门神像的元光祥瑞,也没有西域宗教的神人与世,足下虽有云朵,但并不是驾云飞行,而是只凭自身凌空飞起,潇洒飘逸又不失神圣庄严。
正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种风格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品。 唐代飞天文化发展至于鼎盛,但之后便迅速衰落下来。 晚唐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并已承受的国运的影响,其飞行姿态已无盛唐时的轻盈份量而显得有些沉重。
至于五代之后,宋朝虽然一统,但金、欧有缺,敦煌之地很快沦落到西夏统治之下,不可避免。 西夏政权将党项族民俗风貌融入进了飞天壁画创作之中,甚至出于别的目的,很大一部分唐朝壁画都被西夏人以满碧千佛覆盖,其中就包括了第二百二十窟东方药师清殿化其至蒙元王宋之后,密宗盛行。
密宗不同于汉传佛教,也没有飞天文化,对于凿窟、作画更是没有兴趣。 诗词、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创作以此告终,再也没人于此开窟。 随着时间流逝,明朝封闭嘉峪关,支持敦煌成为边塞之地,而清朝更是扶持、藏匿,莫高窟便再无出头之日。
后来晚清腐败无能,莫高窟藏经洞被西方列强发现、掠夺,大量文物尽被盗走,无比幸运的是。 很多壁画由于剥离不易,得以保存下来,直至一九四四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220窟 西夏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