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树”模式 打造诉源治理新“枫景”

发布时间 :2023-12-01

“本来以为去法院打官司非常难,火车票都买好了,我准备坐火车到林州,没想到现在足不出户,就彻底了结了我的这个心事。”一起离婚纠纷当事人在调解结束后,从远隔千里的福建省龙岩市向林州市人民法院寄来了锦旗,“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依法办案快速到位”是对安阳法院法官的由衷赞誉。


这起离婚纠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安阳市两级法院打造多元解纷“树”模式的一个缩影,将矛盾纠纷“医之于无事之前”,是安阳两级法院全力化解纠纷和消除隐患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安阳两级法院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充分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以构建多元解纷“树”模式为依托,紧靠基层力量,强固治理根基;提升自身力量,强化主干培养;联合行业力量,形成枝干体系。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打造新时代安阳地区社会治理新“枫景”。

2022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上升至95.96%、96.65%,较2019年分别提升0.41、0.47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总体满意度96.25%,位居全省第二。画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的“上行线”和各类民事案件持续下降的“下行线”。





注重灌溉沃土,厚植组织保障

“你们周日不休息,把我们八个家庭聚到一块儿说事,谢谢你们的重视!”

9月24日星期天,安阳县人民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内,人大代表、法官、公安民警及各方当事人坐满了整个房间。

“8个多小时的调解也确实让我们明白了,你们真正是为了我们八个家庭好,你们的调解我们理解,这协议我们签,以后再也不为这事堵心了……”

经过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8个多小时的联合调解,一起故意伤害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八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先后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捺下手印。

安阳两级法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深化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组织专题视察,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市政府与市中级法院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纳入联动事项清单,推动各县(市、区)建立行政争议化解平台和金融保险纠纷调解体系;市中级法院与市公安局、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合出台《“1+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工作方案》,推进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一庭两所”联动共治,凝聚政法主导力量。市中级法院坚持诉前先调、诉调对接,在全市法院设立专门调解室62个、对接调解组织347个、注册特邀调解员688名,加大经费投入,配齐配强力量,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一站式”矛调中心、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协同化解纠纷,切实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消弭于萌芽。




着眼扎根过程,做好源头预防

“王法官,我们村李某翻盖自家院墙,和邻居王某产生了争执,村干部一直调解不了,希望您能来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化解纠纷。”今年4月,汤阴县法院刑庭庭长王志强接到了伏道乡西水磨村村干部的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后,王志强立即驱车前往村委会与村干部一起协调处理。通过现场讲解类似民事纠纷的审判案例,一一解答双方疑问,耐心细致讲事实、摆道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安阳两级法院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强化矛盾风险联控,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全市法院320名法官分包3261个村(社区),实行“按乡镇划片包干”工作模式,悬挂对接联系牌,公布联系方式,创建微信联系群,建立工作台账,加强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点的日常联络,定期指导工作,组织法律培训,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辖区林州市法院姚村法庭、滑县法院锦和法庭、汤阴县法院城关法庭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北关区法院将“一村一法官”扩大至所有政法单位和律师群体,形成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组成的“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机制,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安阳县法院会同韩陵镇党委打造“三无村庄”,统筹推进“三零”创建与综治维稳工作,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与基层组织联合开展“无讼村居示范点”创建活动,共同深度挖掘乡村治理的本土经验,将行之有效的自治、德治治理经验总结提炼为村规民约,引导人民群众依托村规民约自我管理。林州市庙荒村等16个乡村创建为全市首批“无讼村居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在市域范围内推动形成“少讼”乃至“无讼”的法治环境,合力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定期开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多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组织法律培训和“送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广场说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推动建设“法治小屋”“法治广场”等,发布典型案例,展示工作成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无争无讼”理念深入人心,提高非诉解纷机制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众认可度,努力营造诚信友善、理性平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注破土进程,做好前端化解

今年7月,因交通事故不幸亡故的毛某家属到滑县法院道交一体化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员魏宇接到案件后,发现肇事方家庭困难,车辆没有保险,而死者家属提出赔偿数额偏高,双方僵持不下。魏宇从“法、理、情”入手,多管齐下,多次组织调解,一方面向双方解释“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权责任法”“人身损坏赔偿司法解释”等法律规定,使双方降低不合理的心理预期,另一方面告知受害方肇事者的家庭实际情况,促使其提出合理、合法、客观的赔偿要求。在魏宇的多次努力下,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肇事方当场履行完毕。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可以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快速处理,如果出现其他纠纷怎么办?

北关区法院联合安阳市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委员会共同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中心,并在该中心设置了医疗纠纷巡回法庭,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引入医疗专家作为专职调解员,推动类型化纠纷集中调解。

“早上还好好的,只不过是个肚子疼,怎么晚上人就没了?”去年9月,王某因“腹痛”于某医院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肠梗阻”,医生给予了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不料当晚11点王某出现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痛失亲人的王某家属认为医院存在漏诊等问题,要求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双方数次协商无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该中心申请调解。

调解员贾会林深耕医疗纠纷调解领域多年,对纠纷处理颇有心得。经过梳理案情,很快就摸清了矛盾症结所在。贾会林就王某的病情及医疗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与王某家属进行充分解释沟通,并邀请医疗专家出具专业诊断意见,将医学治疗与释法明理相结合,逐一解开家属心结,同时向医方释明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到位。

安阳两级法院积极采取“专业调解+行业调解”模式,主动联合相关机构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建筑工程调解纠纷等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建设工程、医疗纠纷等专家库,协助开展工作。针对金融消费、物业服务、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等纠纷高发多发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会商,设立22个行业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推动安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会、工商联、企业家协会、金融业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129家单位、协会入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形成资源互通、数据共享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专业、优质解纷选择,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纠纷高效低成本化解。北关区法院在建筑业商会设立巡回法庭,护航建筑企业发展,一起标的3000万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在庭前达成调解,实现高效解纷、案结事了,为当事人节约大量诉讼成本;汤阴县法院与金融业协会联合设立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推广。

持续优化委派和委托调解流程,强化对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共举办各类培训53场,培训人民调解员1000余人次,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10家调解室、7名调解员被命名为全市“金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安阳县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十大亮点品牌”,林州市法院“老白调解室”荣膺“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聚焦开枝散叶,形成司法辐射

“您把判决的依据讲的这么清楚,我明白法院为什么没有采信我们的答辩意见了,对法院的判决我没有任何疑问了,非常感谢李院长的耐心解答,我们接受二审判决结果,心服口服。”“更没想到的是,李院长还就类似案件进行了深入调研,出具了司法建议书,指出了行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和关怀。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抓好整改。”某公司负责人在听完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杨的释法答疑后,心服口服地说。

今年以来,安阳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能动司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全面推行全过程诉讼辅导工作。广泛推广使用诉讼风险自助评估系统、“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为当事人提供智能风险评估,在诉讼服务大厅醒目位置放置、滚动播放诉讼风险告知书、诉讼劝导书,立案时发送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引导当事人签订诚信诉讼承诺书,宣判后对当事人进行释法答疑,坚持“有疑必答、有惑必解”,实行“案案答疑、全程答疑”,让当事人“赢得清楚、输得明白”,将诉讼辅导工作贯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流程、各环节,帮助当事人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努力减少衍生风险发生。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除了具有刚性与威慑力之外,它还具有柔性与温情的一面。诉前辅导、诉中释法和判后答疑就是通过释法明理,既解开当事人之间矛盾的‘法结’,又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李杨院长表示,为当事人释法解惑、督促履行义务等判后工作是安阳两级法院长期要坚持的柔性司法举措。

在推行纠纷实质化解的同时,安阳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作用,下大力气推动类案联治。对涉众型纠纷,在立案阶段进行甄别标记,适合调解的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优先开展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立案后做好风险提示,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业务庭室,优先审理作出示范判决,带动其他案件一揽子解决,实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引导一域”的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如文峰区法院积极探索“示范诉讼+多元化解”模式,成功化解某置业公司因逾期办证引发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1000余件,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同时,高度重视“抓前端、治未病”,对多发类案进行深入调研,结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围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向各级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190件,促进行政处罚、车辆登记、社保发放等多个领域依法行政;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发送司法建议35件,加强违规放贷、违法发包土地等风险防控;围绕行业领域监管,向鉴定评估、保险理赔等监管单位发送司法建议15件,推动鉴定、保险行业整治乱象、规范秩序,努力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好服务市域社会治理“大文章”。


近年来,安阳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以构建多元解纷“树”模式为依托,推动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党政领导、政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大格局,取得良好成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阳、法治安阳贡献了法院智慧和力量!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