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正收益,不轰轰烈烈,却也是一种选择

发布时间 :2023-09-27
​​
本文属于“新品种”之“正收益模式”

  强势周期中,我们不会在乎什么底层逻辑的收益,会觉得玉名让大家建立盈利系统,又费时又费力,有啥用?但弱势周期,这就非常可贵了,不仅正收益让体验好,关键是提供现金流,用于耐心等待优质品种的低位,这样强势周期到来,大额利润就形成了,这样无论强弱周期,都是一个稳定的产出,这才是盈利系统的关键
主动型基金模式受到质疑
  或许不少投资者觉得建立盈利系统,值得吗?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数据,那就是主动型基民的钱是如何没有的?如图,2014年年初的时候,公募基金权益产品存量规模1.5万亿,涨起来之后,开始连续5个月的赎回,到了2015年二季度最后冲顶的疯狂阶段,连续净申购2.1万亿,然后资金杠杆牛市变成了资金杠杆熊市,因杠杆而起,也终于杠杆。然后连续3个月净赎回1.4万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然后好容易有4个月的小反弹,修复了市场情绪,官方也是救市不断,4000点是救市起点是当时口头禅,这个过程吸引了净申购了3200亿元;而实际上,2016年1月创纪录大跌,熔断跌停,此时又有净赎回了1200亿。这个时候,其实指数也不能说特别难看,实际上,相比于之前低位,是涨了50%,但是基民亏了1.7%。所以,真的没必要博弈主动型基金,我们采取被动指数博弈模式,将看得清的指数利润拿到手,远比寄希望于主动型基金的选股和操作要好得多
禁受得住考验,才会价值提升
  那么,怎么应对这样走势不确定性呢?其实,我们先学怎么输,输了不伤筋动骨,这就意味着,绝不是股民头脑中想象中的那样,找个节点就满仓干,那成了你可以大牛,问题是不成呢?假如我们生活中,稍微有一点做实业的经验,也能明白,你如果将所有家产都押上去了,一旦这一次有问题了(意外的因素太多了,天气,事故,政策,疫情等都可能),那连东山再起的资本都没有了,所以绝不可能如此。

巴菲特经历的大环境低迷周期非常多

  我们也不可能所有分析和思路都是正确的,巴菲特的错误总结起来也多了去,他有过4年累积亏损44.6%的情况(这个周期有多少人骂他是骗子,因为当时伯克希尔是上市公司了,股民对此是不依不饶的),但尽管如此,他的投资组合模式依然有效,随后时代改变后,他又大赚了,因此一定是市场教会我们很多,在这样中成长,所以我们所有就是为了活下去,活得久,然后才是赚得多。

  所以,从来不要猜一个底部,而是准备好应对策略。尤其是想得复杂一些,去经历考验,才能更具价值。由于气候寒冷,树木生长缓慢,尤其是产自北极圈地区的木材十分珍贵;由于病虫害少,树木内部不会被虫蛀破坏,木材的纹理特别漂亮。股市中也是如此,经历过考验过后的行业和个股,才会走出来大行情,如果中途就死掉了,那也就注定不值得重仓,前面尝试失败,反而保护了后面更大的仓位。

  最后,用一个比喻。一个人可能在局部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投资很多时候也是如此,在快和远之间做选择。慢就是快,持有投资组合(三层配置,底层股息,中层波段,顶层新兴),才能保证资产长期的安全和稳定的获利,半导体、新能源/车、创新/疫苗等行业显然是新兴,拥有巨大振幅,因此,你的底层逻辑是否配置好了,是否有稳定现金流产出了,这才是决定你能有多少仓位和是否可以博弈新兴行业的关键。那么,接下来,我们分析年年正收益的品种,值得注意。

​​​​
今日热门